首页财经

“中国汞都”变身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涅槃重生”之路

来源网络2020-08-31 08:31:27 4536

  贵州铜仁8月30日电 题:“中国汞都”变身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涅槃重生”之路

  作者 刘亮

  “看到山下的汞矿遗迹了吗?以前,这里的人就是在那儿挖的矿。”站在玻璃栈道上顺着景区导游的手指方向望去,在一片墨绿苍翠的青山围绕下,隐约可看到一片裸露的碎石头地边上有几个形状大小不一的山洞,那里曾见证过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沧桑巨变。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位于贵州东部,过去曾因汞矿的朱砂和汞的产量一度分别占中国的75%和50%而被誉为中国著名的“汞都”。“八几年的话,汞矿做得非常不错,有电影院,还有文化宫,医疗也蛮不错的。外地人对我们万山评价也是一个小香港。”在万山朱砂古镇景区安全管理部工作的吴计系说。

  资料显示,万山境内的贵州汞矿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对中国工业发展有着突出贡献。据当地民众介绍,20世纪60年代这里就点了电灯,光矿区就有60多辆解放牌汽车。

  然而好景不长,自20世纪末起,因长期过度开采,万山矿资源储量仅剩7千吨,随后在2002年矿区被迫实行政策性关闭。万山失去了支柱财源,许多企业和工人纷纷外逃,当地的发展一度陷入“矿竭城衰”困境。

  “心情非常沉重,因为汞矿关闭造成整个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回来看见自己的父亲为了这个家的生活也愁白了头。”忆起往事,如今年过四旬的吴计系依然还能感受到当时心中难以抹去的痛。迫于生计压力,25岁的吴计系只能外出到广东务工以减轻家里经济负担。

  在经历了数年时间的发展阵痛后,2009年春天,万山迎来了新的发展生机。当年3月,万山被列为中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并给予优惠政策扶持,通过产业原地转型,万山走上旅游发展的道路,也开启了“涅槃重生”之路。

  职工夜校、国营裁缝店、国营照相馆、棉花加工厂……走进朱砂古镇景区“那个年代”文化街,记者看到曾经废弃的矿区民楼被改造成了富有年代怀旧感的景点。据介绍,这里完好地保存了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老建筑,并按国家5A级景区标准进行了局部修整,既承载着过去的生活方式,也见证了当下的变化。

  近年来,万山充分挖掘矿山文化,将万山国家矿山公园打造成朱砂古镇景区,充分利用原汞矿遗迹遗址、朱砂文化、丰富的山水自然景观和凉爽气候结合,打造特色旅游,目前景区已开发20余个旅游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到来。据统计,2019年万山区朱砂古镇接待游客大约220万人次,收入约1.4亿元(人民币,下同)。

  旅游业的兴起打破了万山过去“一汞独大”的经济产业格局,给传统汞矿区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造福一方百姓。

  2016年,贵州万仁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万山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户万山经济开发区。目前,公司已建成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及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当地政府通过将产业扶贫项目基金作为贫困户股金入股分红的减贫模式,带动了750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稳固民众“硬收入”保障。

  土生土长的姚胜刚是万山转型发展的受益者之一。十多年前,姚胜刚从老汞矿下岗后,为了生计,便长期在外地务工。

  近年来,不少企业落户万山也给不少外出务工的民众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2018年,姚胜刚幸运地在贵州万仁汽车集团谋得一职,如今作为生产保障部长的他说:“有这样对口的工作,加上现在这样的待遇,我觉得我的生活很幸福!”据贵州万仁汽车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通过企业上下游联动,还有望带动约4000人就业,为当地贫困户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如今,万山旅游业兴起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机遇,也让万山有了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承接地的新身份。数据显示,2017年,万山生产总值达48.2亿元,经济增速连续3年高于中国平均水平。近年来,万山区旺家社区共承接了思南、印江、石阡3个县的搬迁民众4232户18379人。

  在经历了与汞告别长达十多年的阵痛后,万山正撕掉“中国汞都”的标签。从过去的“卖资源”到如今的“卖风景”,万山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绿色转型之路。(完)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刷新 快审榜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

发表评论

  • * 评论内容:
  •  

精彩评论

  • 无任何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