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精神是影视创作的永恒动力
【文艺观潮】
从漫长的人类艺术发展来看,任何艺术都不可能脱离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可以说,时代精神是艺术创作如影随形的基因序列和永恒动力。
在新时代的文化艺术领域,影视艺术是传播力最强、影响力最广、关注度最高的艺术品类。影视艺术作为书写历史、观照现实、畅想未来的文化阵地,作为培根铸魂的重要手段,理应绘就属于新时代的精神图谱与梦想之光。然而,在影视行业,一些与时代精神格格不入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创作者以所谓“艺术先锋”或者“精神贵族”自居,把荒诞不经当作艺术个性,把晦涩难懂当作审美格调,把精神颓废当作价值追求,装腔作势、标新立异。还有的创作者用商业逻辑绑架艺术思维,不回应时代呼声、不关注社会现实,不触摸人间烟火,喃喃自语、自我陶醉。这些有违时代精神的作品,与大众离得很远,和生活背道而驰。
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脉的民族精神,以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基调的革命精神和以改革开放、锐意进取为动力的创新精神的集合体,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艺术创作都应跟上时代步伐、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命题。新时代的影视创作应该努力观照并颂扬时代精神,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影视生态家园永葆青春与活力。
以时代精神为航标,提升创作格局
影视创作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文化自信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艺术定力,在作品中展现时代精神赋予的气度、胸襟和情怀,把个体命运、寻常生活置于格局更大的时代精神与家国情怀之中。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用七个故事讲述七十年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其中有大事件的史诗气魄,也有小人物的朴素情感,成为献礼电影的扛鼎之作。电影《流浪地球》以观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怀,在硬科幻的类型范畴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东方审美。电影《攀登者》把个体生命愿景与为国登顶的家国情怀融为一体,以自我牺牲、自我炼狱的坚毅与勇气在极寒之地、极峻之峰点燃生命火花。电影《夺冠》诠释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中国女排精神,带领观众重温了中国女排激情燃烧的岁月。
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影视创作者要自觉提升创作格局,在创作中既要弘扬正能量又要鞭挞阴暗面;既要呼应生活的温暖与希望又要关切现实的困境与焦虑。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把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影片里的哪吒不甘命运捉弄,最终战胜心魔,解救了陈塘关的百姓。
这些作品视野开阔、情怀高致,于宏大处提炼哲思,在细微处温养心灵,把时代精神深刻融入创作格局之中。
以时代精神为灯塔,发掘创作主题
在新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上,孕育了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不朽的精神丰碑。2020年,在抗击疫情中孕育的“抗疫精神”又为时代精神注入新的内涵。这些精神财富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主题。电视剧《伟大的转折》深度描绘长征之初,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和更为年轻的中央红军,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从幼稚走向成熟,胜利实现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壮丽史诗。电视剧《外交风云》纵览国际政治的风云际会,把影响新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外交事件进行了全景展现。电视剧《激情的岁月》以科学报国为命题,讲述了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为“两弹一星”事业刻苦钻研、不怕牺牲的爱国情怀。
近年来,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都成为诠释时代精神的重要契机。《在远方》等剧讲述改革开放40年间,筑梦未来的普通人为改变国家面貌和个体命运,开拓事业、成就出彩人生的故事。《花繁叶茂》等剧聚焦脱贫攻坚的时代命题,深情刻画新时代新农村的山乡巨变。电视节目《青春在大地》深入挖掘帮扶对象最真的情感和最朴素的生活愿景,在劳动者中发现美。此外,表现2020年抗击疫情的时代报告剧《在一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创作的重大革命历史剧《光荣与梦想》以及讴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传记题材剧《功勋》等,汇聚影视行业的中坚力量,以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创作姿态,生动诠释了时代精神的深刻内涵。
这些作品,高扬当代中国的精神风帆,深入挖掘创作主题,是对时代精神的深刻阐释和深情礼赞。
以时代精神为源泉,汲取创作灵感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精神的践行主体。扎根人民、讴歌人民是影视创作最为重要的方法论,也是时代精神的必然要求。罗布泊的科学家,塞罕坝的造林人,右玉的县委书记,十八洞村的苗族老乡,以及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毛丰美、廖俊波等走在前列的时代楷模,这些鲜活的人物和有趣的灵魂,在《十八洞村》《一诺无悔》等影视作品里熠熠生辉。当代中国,经济全球化和城乡一体化同步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呈现多元化趋势,由此产生的思想碰撞和社会现象,为影视创作激活了灵感。《青恋》《索玛花开》等剧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时代特征,用现实主义手法书写了一幕幕都市放歌、山乡耕耘、职场开拓的精彩画卷。
真正的时代精神,有叩问心门的能力。在影视创作中,如何把时代精神灵活且巧妙地融入作品当中,这考验着创作者的艺术智慧。电视剧《三十而已》以年龄为坐标,以女性成长为主题,以事业和情感为容器,精准描绘职场女性的人生际遇和心路历程,为当代女性提供了参照系和思考题。电视剧《都挺好》聚焦原生家庭的苦乐年华,深入探讨由于家庭观念、性别差异所带来的冲突矛盾,并试图以亲情化解芥蒂,用理解消弭隔膜。
这些作品从时代精神中汲取创作灵感,走心、动情、努力的描摹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怀和烟火人生。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影视艺术理应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从时代精神中吸收影视创作的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时刻,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影视创作要真实记录时代、深切阐释时代、热情讴歌时代,实现时代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
(作者:杨洪涛,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文章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网络文化安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